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史評類
正史類
目錄類
须讨击即乞断在不疑克日降旨则庶事易办便可进
兵朝廷终难之(此疏家传有之他书无有今附 田况
七/不可疏后或附任福败前更详考之)
 录故太子中允秘阁校理石延年子济为太庙斋郎
延年与天章阁待制吴遵 (第 10a 页)
间至万馀人
崇同郡人逢安东海人徐宣谢禄杨音各起兵合数万
人复引从崇共还攻莒不能下转掠至姑幕因击王莽 探汤侯田况
大破之杀万馀人遂北入青州所过虏掠 (第 10a 页)
将为变也)
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县(县读/曰悬)免元元之急不可书传
愿蒙引见极陈所怀邑不听 翼平连率 田况
奏郡县
訾民不实(地理志北海寿光县莽曰翼平师古曰言举/百姓訾财不以实数率所类翻訾与赀同)
莽复三十取 (第 18a 页)
  每郡国各置文学一人
   统部
 (汉/)魏 相        黄 霸
  何 武(以上扬州刺史/)   田 况(青徐二州牧/)
  王 尊(徐州刺史/)    刁子都(徐州牧/)
 (后/汉)陈 翔        张 禹
   (第 5a 页)
 而在封域之中也莽怒使虎贲扶禄出

莽以 田况
为青徐二州牧既而罢之
 况素果敢发民年十八以上四万馀人授与库兵与
 刻石为约樊崇等闻之不敢入界后况自 (第 26a 页)
 (夺民之利连年久旱百姓饥穷故为盗贼兴到部欲/令明晓告盗贼归田里假贷犁牛种食阔其租赋冀)
 (可以解释安集/莽怒免兴官)
  书法(自己巳改诸官名至是始书牧终莽之身书/牧者再费兴 田况
皆贤而不果用者也为三)
  (州民惜/之故书)
莽考吏致富者收其财以给军考异(按统系例注曰篡/贼事亦 …… (第 47b 页)
 (古曰行尸走肉言人之无能为犹死尸/之仅能行耳以媮媮与偷通苟且也)质实(南郡注/见献帝)
 (建安十二年平原县名注见光武建武/五年五原郡名注见明帝永平八年)
莽以 田况
为青徐二州牧既而罢之
 (初四方皆以饥寒穷愁起为盗贼稍稍群聚常思岁/熟得归乡里众虽万数不敢略有城邑转 …… (第 55a 页)
 (寒之谓邪七公其严敕卿大夫卒正连率庶尹谨牧/养善民急捕殄盗贼有不同心并力疾恶黠贼而妄)
 (曰饥寒所为辄捕系请其罪于是群下愈恐莫敢言/贼情者州郡又不得擅发兵贼由是遂不制唯翼平)
 (连率 田况
素果敢发民年十八以上四万馀人授与/库兵与刻石为约樊崇等闻之不敢入界况自劾奏) …… (第 55b 页)
 (初省入德安州后升州为府而安陆复为县仍属德/安府绿林山名在荆州府当阳县东南一百一十里)
 (即王莽末年/绿林兵起处)
  书法(莽之吏唯费兴 田况
二人而已皆不果用此/莽所以终败也既而罢之其辞二有幸之之)
  (辞有惜之之辞终纲目书既而罢之七莽以 (第 57b 页)
田况/
为青徐二州牧是年隋诏刘孝孙定历间皇十四)
  (年唐设科举壬子年皆惜之也明帝大起北宫永/平三年晋明帝 (第 57b 页)
汝反)未忍致于理其上大司马武建伯印韨(师古/曰韨)
(者印/之组)归故郡以降符伯董忠为大司马翼平连率 田况
奏郡县訾民不实(师古曰举百姓/訾财不以实数)莽复三十税一以况
忠言忧国进爵为伯赐钱二百万众庶皆詈之( …… (第 111a 页)
并力疾恶黜贼而
妄曰饥寒所为辄捕系请其罪于是群下愈恐莫敢言
贼情者亦不得擅发兵贼由是遂不制唯翼平连率
素果敢发民年十八以上四万馀人授以库兵与刻
石为约赤糜闻之不敢入界(师古曰糜眉也以朱涂/眉故曰赤眉古字 …… (第 124b 页)
任臣况以二州盗贼必平定之莽
畏恶况阴为发代遣使者赐况玺书使者至见况因令
代监其兵况随使者西到拜为师尉 大夫况
去齐地遂
败三年正月九庙盖构成纳神主莽谒见大驾乘六马
以五采毛为龙文衣著角长三尺(师古曰以/被马上也 …… (第 126a 页)
东方为之语曰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
我卒如 田况
之言莽又多遣大夫谒者分教民煮草木
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费(师古曰重/音直用反)莽下书曰惟民困
乏虽溥开 …… (第 128a 页)
 之后
是岁赤眉力子都樊崇○刘攽曰力当作刁○(臣召南/)

 按通鉴作刁子都然本文及后书并作力姓谱曰力
 姓黄帝臣力牧之后似力字不误
翼平连率 田况
○胡三省曰据地理志北海寿光县莽
 曰翼平又夙夜连率韩博夙夜东莱郡不夜县莽改
 名也
乃身短衣小袖乘牝 (第 147b 页)
 (戚/人)胡常(青州刺史/清河人)翟义(青州牧又东郡太/守汝南上蔡人)房凤(青州/牧不)
 (其/人)李寿(青州/刺史) 田况(青徐二/州牧)
蒋诩(兖州/刺史)何武(兖州刺史/又清河太) (第 3a 页)
土而践则又缪矣嘉祐二年六月交趾贡二兽状
如水牛身被肉甲鼻端有角食生刍瓜果必先以杖击
之然后食时以为麟 田况
云其与书史所载不同恐为
夷人所诈而杜植亦奏其不似麇而有甲此必非麟番 (第 16b 页)
谁之丘垄也巨洋水又东北径益县故城
东王莽更之曰涤荡也(一清按今本汉志作探阳亦误也范史刘盆子傅有王莽 探汤侯田况
章怀注曰王莽改北海益县曰探汤是也)晏谟曰南去齐城五十 (第 10a 页)
 宛(更始元年众共/诛莽传首诣宛)又何足为天下后世之戒哉且莽

 方幸成事而恽欲其还位于汉恽虽明天文勋以为
 不知人矣
(辛二/巳年)莽以 田况
为青徐二州牧既而罢之
  书法(莽之吏唯费兴 (第 54a 页)
田况
二人而已/皆不果用此莽所以终败也)
 按莽本篡贼又无善政虽得贤将相任之终亦必败
 况贤者退而不肖者进 (第 54a 页)
凡三篇及当出师廷议尤固争之宜先忧山东莽怒策
尤为庶人以董忠代之师久屯不行运转不已天下骚
动翼平连率 田况
奏言民资不实莽复三十税一以况 …… (第 22b 页)
得上通宜诛此数子以慰天
下莽怒令虎贲扶禄出时民皆饥愁州县不能慰安又
不得擅𤼵兵故盗贼寖多唯翼平连率 田况
𤼵四万人
授以兵车与刻石为约赤眉闻之不敢入界况自劾奏
莽切责况擅𤼵兵赦罪谕 (第 24b 页)
一岁间众各数万人王莽沭阳侯 田况
大破之遂残州
郡所过抄掠百姓初崇等以困穷为贼无攻城略地之
心结聚浸盛乃相与为约杀人者死号令最尊者称三 (第 4a 页)
 (亡之兆群下/从谀亦如之)(琅邪女子吕母/起兵杀县长)(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青徐盗贼)
 (螽起皆附于崇众至数万久击破 探汤/侯田况
杀万馀人所过残灭号曰赤眉)(莽遣大司/马严尤等)
 (十三将军将四十万众赍三百日粮欲同时出塞逐/匈 (第 15b 页)
四万四千七百三十八字/ 七万七千三十七字毕工于皇祐元年已丑元月望)
(日师臣枢密直学士京兆郡开国侯 田况
益州路诸州/水陆转运使曹颍叔提点益州路刑狱孙长卿暨倅佥)
(皆镌衔于石成都志/又谓公榖田况所刻)谷梁 …… (第 3a 页)
利路屯驻驻泊本城兵马钤辖提举益利路
诸州军兵甲巡检贼盗公事上骑都尉京兆郡开国侯
食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 田况
 容斋续笔云成都石本诸经其字画亦皆精谨唯三
 传至皇祐元年方毕工殊不逮前 (第 5b 页)
改正)谢禄山(在州东北隋书志东海县/有谢禄山寰宇记在东海)
(县城西一里王莽时东海徐宣谢禄等/击莽将 田况
大破之尝屯兵于此因名)巨平山(在/州) (第 6a 页)
  东海县东水路九十里依旧一乡本秦末田横所保郁
州亦曰郁州亦谓之四横岛为赣榆县之地宋泰始三
年失淮北于郁州土桥立青州郡即此也仍于州北一

里置东郡并县焉即今县又改为北海后入于魏魏改
青州为海州仍移理龙沮城复于此置临海镇寻移东
海入镇城仍领广饶一县后周建德四年又增置东海
县隋开皇三年废东海郡及东海县因移广饶县于废
郡界仁寿元年改广饶为东海县唐武德四年于此置
环州以水环绕为郡名领东海青山石城赣榆四县八
年州废仍废青山石城赣榆三县入东海县移县于废
州城即此理也 谢禄山在县城西一里按汉书王莽

时东海徐宣谢禄等击王莽将 田况
大破之曾屯兵于
山故名 苍梧山在县东北二里古老相传此元在海
中后飞至此 栖云山在县东北四十一里即巨平 (第 9b 页)
郡人逄安,东海人徐宣、谢禄、杨音,各起兵,合数万人,复引从崇。共还攻莒,不能下,转掠至姑幕,因击王莽 探汤侯田况,
大破之,杀万馀人,遂北入青州,所过虏掠。还至太山,留屯南城。初,崇等以困穷为冠,无攻城徇地之计。众既
,怀执异心,非沮军议。未忍致于理,其上大司马武建伯印韨,归故郡。」以降符伯董忠为大司马。

翼平连率 田况
奏郡县訾民不实,莽复三十税一。以况忠言忧国,进爵为伯,赐钱二百万。众庶皆詈之。青、徐民多弃乡里流亡, ……曰饥寒所为,辄捕系,请其罪。」于是群下愈恐,莫敢言贼情者,亦不得擅发兵,贼由是遂不制。

唯翼平连率 田况
素果敢,发民年十八以上四万馀人,授以库兵,与刻石为约。赤糜闻之,不敢入界。况自劾奏,莽让况:「未赐虎 ……太师、更始合将锐士十馀万人,所过放纵。东方为之语曰:「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卒如 田况
之言。

莽又多遣大夫谒者分教民煮草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费。莽下书曰:「惟民困乏,虽溥开诸仓以赈